这几天,江苏省徐州市徐海路幼儿园火爆全网。哈尔滨、内蒙古等地的家长带着孩子不远千里慕名求学,徐海路幼儿园的报名已经排到了后年。
这所幼儿园“出圈”的秘籍,就是充满烟火气的劳动课程。孩子们熟练地刮鳞杀鱼、烙饼、蒸馒头、卤猪头肉,也循时令做起了榆钱窝窝。烧火做饭之外,孩子们还饲养鸡、鸭、兔子。
家长乐开了花:“现在我家厨房、餐厅都是爸爸和孩子的身影,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强后,相当于我是一个甩手掌柜,我真是一个幸福的妈妈。” 眼看孩子们变身“小厨神”,有网友自感四体不勤、五谷不分,强烈申请“我29岁,想读幼儿园大班”。也有网友称这才叫教育,建议全国推广。“学习还是做家务?”这是很多家庭努力平衡的课题。一些家长以“鸡娃”为己任,坚信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”,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,其他事情可以不做不管。对参与家务劳动或拒绝、或“佛系”,“3天打渔,362天晒网”,为孩子成长埋下了“雷”。曾经有一位神童,从小到大被母亲“保姆式”照顾,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,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,硕博连读,但20岁时因欠缺生活能力,被中科院劝退。生活能力不“断奶”,一辈子都是“巨婴”。为什么有些孩子难独立?小时候不收玩具、上学了不收书包、三四年级不做家务、五六年级不进厨房,不承担家务的孩子难长大,也不可能有独立自主意识。一些家长打着“贵族式教育”的幌子,培养孩子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的习惯,甚至把做家务污化成“低贱”的工作,质疑幼儿园利用孩子做免费劳动。徐海路幼儿园走红后,一些网友调侃它是“辛者库幼儿园”,也折射出教育观念的分歧。辛者库人是清代做苦役杂活的奴仆群体,以此来形容干活的幼儿园孩子,虽是戏谑调侃,但有轻视劳动之嫌。徐海路幼儿园明确反对被网友“玩梗”,冠以这类贬义称呼。早在2022年,教育部就发布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,为劳动教育正名。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“整理与收纳”“家庭清洁、烹饪、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”等学段目标,劳动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正规课程。孩子的智慧在手尖上。学习与家务并非对立,事实上,爱做家务的孩子,更加吃苦耐劳,生活井井有条,学习也不会太差。哈佛大学曾对400多名少年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结论:做家务、喜欢收拾整理的孩子,将来会更有出息。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说,母亲的教育方式很简单,就是让孩子多做家务。恰恰是童年的劳动经历,让他的动手和观察能力远超同龄人。教育不是把孩子困在学习的“玻璃罩”内,更不是把孩子“束之高阁”,而是要让孩子“接地气”,与真实世界连接,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培养爱与责任。徐海路幼儿园园长张乾说:“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成长,我就想把我儿时的一种幸福感传递给孩子,不想让孩子太多围绕电子产品。孩子在劳动过程中的笑脸才是最纯真的。”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,爱生活、懂生活、享生活,就是孩子最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。树德、增智、强体、育美,缺一不可。作为父母,尽早在孩子心中播下崇尚劳动、尊重劳动的种子,让他们在家务劳动中收获开朗的笑容、自理的能力和健全的品格,比什么都重要。